近期,华北、黄淮等地更是出现极端降雨,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,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损失和伤害。保险“能不能赔”“能赔多少”等“灵魂拷问”再次成为保险机构的必答题。事实上,这些问题不只在大灾发生后才受到关注,随着保险保障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保险理赔已经成为不断被重复提及的热门话题。
在应对巨大自然灾害风险中,保险的赔付比例与日俱增。回溯历史记录,2008年汶川地震,保险赔付与损失之比仅为0.2%;2021年河南洪涝灾害,保险赔付约占直接经济损失的10%。由40多家保险公司组建的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,截至去年6月末,累计赔款约9636万元。
截至8月6日10时,河北、北京、黑龙江等16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保险报案18.91万件,估损金额62.41亿元。保险业目前已赔付案件5.06万件,赔付金额2.64亿元,以车险、企财险和农业保险为主。
保险业在各个领域的赔付能力较此前的确有了“量”的提升,但需要认清的是,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人身健康,保险赔付距离“质”的飞跃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。
保险公司不止面对特殊风险有太多力所不及之处,日常生活中的理赔也时常遭到诟病。有人谈及保险理赔就感叹“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”,监管部门也一直将治理“理赔难”作为重点工作。调研表明,理赔不够透明、太花时间、没有得到足够的赔付是引发消费者不满的主要原因。
客观来讲,消费者感觉保险理赔难,一方面,可能是心理期望值较高;另一方面,是缺乏对保险条款的正确认知和对理赔程序的不了解。当然,也不排除部分保险公司有故意或无意曲解事实、拖延赔付的情况。
每经历一次集中赔付大考,保险业都在成长。同时,面对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与赔付期待,不断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是保险业的必修课。保险理赔服务水平的提升,既是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表现,也有助于促进行业更健康、更稳健地发展。保险行业只有不断提高承保能力,做到诚信经营,用心服务,才能让良好的行业形象放大。
353407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